首页天天新闻综合排行产品排行榜中榜调查问卷趣味测试地方频道加盟商机排行问答天天搜索
天天新闻综合排行企业人物事件社会经济军事科教人文自然旅游文娱生活特产奢侈黑榜导购质量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天天新闻 > 正文
住建部官员陈淮:老百姓望房兴叹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http://www.ttpaihang.com   2009-12-23   凤凰网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博士,于今日下午举行第五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上表示,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城镇建了将近80亿平方米的住房资源,卖了将近7000万套商品房。即便在城镇人口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到08年末中国城镇居民有6.07亿人,这比1980年的1.9亿人翻了三倍还多。即便如此也不过两亿个家庭,如果按7000万套算,我们在过去十年已经有35%的家庭买了新房,还不算二次购买。因此,他认为老百姓望房兴叹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以下是演讲全文:

我非常感谢主持人的介绍,但我不得不说,老百姓望房兴叹这是一个真实的谎言。为什么这么说呢?30年前中国老百姓穷得吃不上饭,20年前中国老百姓穷得看不上彩电,今天中国的老百姓都穷得买不起房了。这是不是事实?我们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城镇建了将近80亿平方米的住房资源。过去10年我们卖了将近7000万套商品房。即便在城镇人口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到08年末中国城镇居民有6.07亿人,这比1980年的1.9亿人翻了三倍还有。即便如此也不过两亿个家庭,如果按7000万套算,我们在过去十年已经有35%的家庭买了新房,还不算二次购买。

未来十年的住房建设规模决不会小于过去十年,是这样的含义。但是老百姓希望有更好、更多、更大的房子,我们希望从大多数人有房子住,一直到所有人都有房子住,有房子的人希望有进一步的改善,这个需求是客观确实存在的。这是我想说的这样一个含义。会议让我预测2010年投资规模,如果是这样话题,你肯定请错人了,应该请发改委管。在房子这件事上,土地问题归国土资源部管。税收问题归财政部管,金融问题归央行管,投资归发改委管。

所以我回答不了大家明年投资会有多大这个问题。但并不一定等于投资规模大钢铁就用得多,投资规模不大钢铁就用得不多。我今天不讲这个主题,但可以跟大家说,在过去三个月我们受领导委托调查了8个省,每个省区四个县,每个县要去10个以上的自然村调查农村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我们发现今年和去年,每年国家只拿出40个亿来用于支援农民危旧房改造就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盖房、建房的积极性。

我们调查了320个自然村,从东北的黑龙江一直到江西、到湖南、到安徽、到四川的建房用钢量,我们的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了这个课题,一栋房子大概是1.5到2吨钢。国家给我一成的钱,我自己出八成到九成中国农民也会拼命地盖新房。因此农村的住房改造是如火如荼的。我们说明年的经济形势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哪些基本的判断。我刚才答应赵晓博士,讲到四点钟左右。

过去一年多来,全世界活着的人谁都没见过的金融危机猝然骤临世界金融体系。到今天我们坐在这儿召开这个大会的时候,这么多的来宾回顾这一年多来全世界、全中国钢铁市场和钢铁市场相关的上下游市场的问题的时候,判断一下中国在金融危机下是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形势?什么样的对策?先说中国为什么需要钢铁?有人说那还用说啊?用说、太值得说了。这么说吧,因为中国处在工业化的历史过程中,在工业化阶段上,我们的任务是用机器取代人工劳动,取代人力、畜力,我们从1958年打算炼钢开始,让老百姓把家里的锅都拿出去炼钢,我们把国民经济祸害一大通,走了整整八年的弯路,三年跃进五年调整。
我们当年不过打算炼1070万吨钢,而我们2008年就炼了5亿吨钢,这是什么样的差距?为什么中国需要5亿吨钢呢?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因为我们正在建设城市,因为老百姓正在要求住好房子,因为轿车要进家庭。我们对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曾经多次严重估计不足。2000年中国炼1.2亿吨钢,那时候我们已经很欢欣鼓舞了。我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三年,2003年中国的钢产量翻一番,2.4亿吨。于是就不知道多少人给中央领导写信说过热了、过剩了,赶快压缩钢铁工业吧。我们自己也同样没有料到,到07年2.4亿吨再翻一番,4.8亿吨。这个市场怎么样来的?

是城市化的进程造成的,工业化的历史造成的。一方面中国的工业化真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成就,不仅钢铁工业,09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与此同时也极大地拉动了中国金属材料的需求。我们原指望2015年中国的汽车产量销售第一,2012年销售突破1000万辆。我们自己都没有料到,面对金融危机的09年中国的汽车销量超过了1300万辆。中国的工业化真的是取得了世所公认、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大家千万别高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我们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也不过刚刚走到了用农用车小四轮取代了人力、畜力、人背肩扛的过程。

农民不赶马车进城不过是恍如昨日的事,我们不要高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但就是农用车、小四轮的物质基础,令我们吃惊地发现、百思不得一解地发现,那个最现代化的美国那艘航空母舰,正哭着喊着等着中国的小四轮去救它呢。你打哪儿看出美国的航空母舰等咱们去救它呢?大家听说过一组数字吗?从去年末以来中国就已经是美国政府的最大债权人。从今年7月以来我们持有的美国国债的规模8000亿美金。我们借给美国政府的钱8000亿美金,还不算通过持有两房债券借给美国老百姓的另4000亿。8000亿美金是什么含义呢?

是5.4到5.5万亿人民币。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的政府都强力地刺激经济,出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大家津津乐道于今年的经济增长受惠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四万亿。我们刺激咱们家经济一共需要四万亿,而且是分三年投入,咱们借给美国他们家,刺激他们家的经济是5.4万亿。比刺激咱们家经济需要的钱还多35%。就这美国那钢铁工业也没拉动起来。是不是美国那航母等着咱们中国人去救呢?这是一方面。

还有另一重形势,我们把这么多钱借给美国人,让我们想不明白的是怎么一眨眼的工夫,我们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了黄世仁了,美国成了杨白劳了,我们真体会到“黄世仁不容易”。但这还不是最奇怪的,最奇怪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特别是今年后半年以来,我们忽然发现全世界的人都对咱们中国人有意见,而且意见还不小,不管大国、小国、穷国、富国,远的、近的都对咱们有意见,嫌咱们卖给他们的东西卖得太便宜,没找他多要钱他郁闷。

就有了一个叫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东西,天天这个国家说对中国反倾销,那个国家说抵制中国货,那个国家说闹贸易摩擦。也就是说历史没给我们留下时间意义上的选择,我们现在只能凭借农用车小四轮的物质基础在这场金融危机及之后就得和那些最现代化的美国航母、发达国家直接地面对面地竞争了。这一年多来,大家注意到的关于铁矿石的谈判久拖不下,反反复复,以及贸易保护的诸多问题,其实都是新一轮竞争的外在表现。

如果说中国在年末年初交接有什么形势呢?你忘不了了,你就记住专修美国航母这画就把形势记住了。一方面我们的确在世界形势中有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影响力、发言权。另一方面我们面对着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危机和竞争。这件事和房子建设有关系吗?太有关系了。我们注意没注意到在过去一年多来,全世界的政府出台强力的救市政策,但是我们一打听好像美国从布什到奥巴马跟国会左一个7000亿、右一个8000亿,美联储夜以继日地印钞票,没有看到他们上项目。那钱都干吗了?

财政资源货币资源都交了医疗费了。中国也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咱们家的政策资源干什么了?实实在在地给咱们家添产置业了,投到了铁、公、基上了,投到了廉租房、保障房的建设上,当他们家的钱仅仅把这个人从最后一口气救回来,而咱们家买了新房、建了新地,明年的竞争中谁更有潜力?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中国明年的增长和钢铁需求会受到更严重的挑战?

我们之所以能够在金融危机中率先保住了经济增长还惠及了民生,还有了市场方面的高度亮点,就因为中国有了城市化和住房建设的历史需求。中国人走到今天,拜托依赖于诸位和房地产业,我们正在完成一个惠及子孙、功彪历史的事业。我们正在长驱直入、快马加鞭地进入城市文明、工业文明、机器文明的时代。我们正在完成大多数人从住乡下到大多数人住城里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城市化。

我们明白了一件事,感情不是越多的人种地打粮越多,几千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打的粮食不够吃,农业学大寨打的粮食不够吃。现在我们一亿多农民工进城务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意提出要在2010年把农业人口到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原文若此。我们打的粮食吃不了。06年中国产了4.97亿吨粮食。07年我们产5.07亿吨粮食,08年我们破天荒地产5.29亿吨粮食。09年没有意外已经没有悬念了,我们的粮食总产量在去年的基础上还将增产。那么下一个任务已经不需要猜了,继续在原有趋势上、在奥运会基础上加大规模、加快速度地建设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住房。

但是今后的建设,明年是2010年,这一年与09年及此前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我们已经解决了大多数人有房子住这个问题,所以刚才我不好意思地对主持人的话做了纠正,我们不是将要或者是怎么样,我们已经解决城镇大多数居民有房子住的问题,不是85%的老百姓都住马路上。85%的老百姓已经拥有了自己有产权的房子。85%的城镇老百姓已经拥有了自己有产权的房子。但这不够,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为什么呢?我们还需要解决所有人都有房子住的问题。这就和钢铁和投资挂钩了。

在07年末我们提出了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要实现应保尽保,08年在保增长的目标下,在四万亿投资中拿出9000亿用于廉租房建设,分三年。今年的保障房建设建设75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这个目标进一步调整为1540万套。先说,住房从大多数人有房子住,甭管远近、配套状况如何,我们现在的目标是100%有房子住,要解决这个任务我们正在快马加鞭,明年不是缩减而是加快。这是第一个住房建设的问题。

第二个住房建设的问题是我们处在一个改善期大多数的老百姓有房子住是不是就此这些人就已经解决了问题了呢?没有。几乎家家都需要重新再解决一次。注意,我说的是有房子住的老百姓也进入需要重新解决一次的年代了。我们的前二十余年中仅仅让老百姓的住房走出了脱困阶段。我给大家一组数字,1990年中国的城镇实有住房资源总量,不算学校、医院、政府办公楼、五星级宾馆,大型体育场馆,20亿平方米。08年末实有城镇住房面积124亿平方米。是1990年的6倍。

我们建的房够多、够快吧,但即便124亿平方米,除以6亿城镇人口,人均才不过20平米,08年末户均2.8人,中国整体城镇居民居住水平才不过60平米。60平米是07年末国务院24号文件规定的经济适用房的意思,是一个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的标准。我们要奔着小康,得让人民住上有通俗保障性的住房。

我们目前的标准是有一定的配套条件,但是没有改善性的功能。什么叫改善性的功能,大小得有一个厅,有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人家港台电视剧、韩国电视剧里婆媳打架三角恋都得有一个厅。厅的要求不过分吧,人到中年不管念书不念书是不是应该有一个书房啊?太太整天持家劳作需要有一个8到10平米的健身空间行不行?这要求过分吗?现在不是有身份的都在屋里骑自行车,没身份的才在外面骑自行车吧。卫生间不光有马桶还要有化妆、洗澡的地方这才真正叫卫生间而不叫厕所。所有这些功能是改善性功能是必要的。我们脱困以后,我们的住房建设正在走入改善期,而改善的不是一个两个,是几乎中间阶层的大多数阶层,家家都在这个阶段。所以,从09年以来,特别是今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讲,明年要加大商品房供给。大家注意,不是缩小是加大。

第二句“继续支持自住和改善性的需求”。诸位想想,一个农民都不在往城里面搬,现有的城镇居民要达到90平方米户居,90平米才能达到初步具备的改善性功能,我们就得在现有基础上再盖50%的房子。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明年的住房规模会缩减。第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说了“明年重点发展中小城镇”,这句话很厉害,你别以为这句话无足轻重。我们在过去十年,有一个不得以的选择,因为北京开奥运会要把北京建成能够召开世界级奥运盛会的城市那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解决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公用设施的建设,道路交通疏导、住房建设一大堆,若干年过去了。

上海要开世博会,若干年过去了。因此过去十年,我们的城市建设和住房建设中着重改进了沿海特大城市。但现在我们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缺陷,这些年轻小白领说,望房兴叹,和今年年初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三千万农民工返乡,这两件事有没有联系呢?有一个重要的联系。他们都处于同一个原因,什么原因呢?沿海特大城市发展过程中中小城镇没有发展起来。全世界所有的特大城市中都有一个解不开的两难,东京、纽约、伦敦、巴黎都解不开。要么是奇贵无比的房价,要么是奇远无比的距离。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全世界用两个办法,第一个是和钢铁又有关系了,中国正在大规模推进的,一个月前发改委宣布的,我们有22个城市在挖地铁,光城市挖地铁仅仅是第一层次,我们还要建设城际快速铁路交通网,我们还要把京津冀、华北、华东连接起来,这几件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难。但光有这个还不行,根本的治本的办法是建设中小城镇。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农民工进城沿海发达城市已经装不下了,要么去沿海大中城市,要么回穷山沟,中间没有可以依托的中小城市。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2010年起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这一条又给我们不知道开拓了多大的空间。

最后一条我刚才已经说到了,我们已经在准备迎接一个农民工进城的时代。这个农民工进城的时代准确地说不是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城,是以新城市人口的身份进到城市里来的时代。务必听好我刚才说的这层意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对2010年短期经济发展的部署,但这一条是十二五规划和未来20年城镇规划都非常重要的事——适度放开户籍管理,有条件的地方要鼓励帮助农业人口到城市中就业和落户作为城镇化这件事的重要任务。前十年依靠农民工群体帮城里人建了北京、城市、住房。

今后和更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依靠从农村而来的新城市居民,为他们自己建城市和住房的时代。因此,我认为不论从绝对需求看还是明年的信贷规模看,明年住房建设的总规模只能是在今年基础上进一步扩张和发展,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明年会少建、不建房子,只不过他们的空间分布、档次分布、市场需求对象的结构都会有一定的变化而已。以上简要地说一下粗浅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声明: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并署作者名字。
用户
匿名发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广告服务站点导航友情连接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09-2010, LUCKCOM Co.,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