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项信息补充完善         
所属榜单: 中国经典连环画(小人书)排行榜
选项名称: 陈宜明等《伤痕》
修订时间:
处理状态:
温馨提示: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修订本条目信息,请登录再行修订! 立刻登录!
更新图片:
正在使用的图片
我上传的图片

请填写图片更换理由:

说明:

  • 涉嫌侵权或存在版权争议的图片,一律不予采纳!
  • 请说明原图的不足和新图片等,若无明显优势,一般不会采纳,请勿上传!
  • 您上传的图片中不允许出现网址、标志、电话等涉嫌广告宣传的元素!
  • 图片须小于200K,尺寸在150*150--1600*1600像素之间,且只能为jpeg格式。

当前简介: 不超过300字,简介信息无须换行、排版
1978年,《连环画报》邀请陈宜明、刘宇廉、李斌一起创作《伤痕》,这是根据当年影响很大的卢新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表现“文革”中悲剧灾难的生活历史。1979年刊出后获得广泛好评。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展览一等奖。
请在下框中对原简介信息进行编辑修订(点击此处将原内容复制到下框中

当前详细介绍: 不少于50字,不超过2000字,请注意介绍内容准确性和换行、排版形式!
陈宜明与刘宇廉、李斌合作的连环画《伤痕》《枫》等享誉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所未有的画风和对人性的表现成为“伤痕美术”的发端与代表作,铸就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一段华美篇章。
陈宜明与刘宇廉、李斌于1978年合作的连环画《伤痕》,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他们合作的连环画《伤痕》《枫》与《张志新》,一扫建国后极左政治路线统治下的虚假艺术模式,以高度写实的艺术手法再现了历史的真相,其真挚的情感,新颖的形式,令千百万刚刚走出文革阴影的中国人为之动容。陈宜明、刘宇廉、李斌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合作创作,是“伤痕美术”的发端与代表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铸就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一段华美篇章。
1978年,《连环画报》邀请陈宜明、刘宇廉、李斌一起创作《伤痕》,这是根据当年影响很大的卢新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表现“文革”中悲剧灾难的生活历史。1979年刊出后获得广泛好评。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展览一等奖。
文革后的连环画作品对“文革”的反思,逐渐形成了张扬人性,批判和反思“文革”的新的文艺思潮。其标志性作品,同时也是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卢新华发表在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上的小说《伤痕》。《伤痕》讲述了一个叫做王晓华的女孩在“文革”中与被指为叛徒的妈妈决裂,直至平反后再见面时,妈妈已经去世的凄伤故事。小说中以妈妈的“叛徒”经历对王晓华心灵造成的“伤害”为明线,折射出女儿的离开对妈妈心灵造成的伤痛,最终导致王晓华的心灵因此而留下的不可磨灭的“伤痕”。正如小说作者所说的那样,小说中王晓华的经历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青年的经历、感受和心灵的痛楚,因此《伤痕》发表以后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此类主题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伤痕文学”,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伤痕”思潮。

以小说《伤痕》为题材改编的连环画有多个不同版本,如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8月出版的杨利禄、陶雷华绘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出版的张淮、徐育林、章毓霖绘本,目前a8z8.com只有这个版本的地址,以及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1月出版本等。但影响最大的是首发于1979年第3期《连环画报》,由陈宜明、刘宇廉和李斌合作绘制的46图《伤痕》。陈宜明、刘宇廉和李斌三位作者都是由江南下放到黑龙江的知青,在东北农村生活了将近十年。在他们身边,不乏王晓华式的青年,经历过类似的艰辛境遇和坎坷命运。因此,几位青年画家有着丰厚的生活基础,在创作中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处理脚本和画面的关系。原著通过对第三人称“她”的描写,以个旁观者的立场来冷静地面对王晓华所经历的一切。这种处理方式,虽然看起来似乎更加冷静,但却不可避免地减弱了读者阅读时的带人感,使作品的感染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三位画家在处理脚本时,把小说中的“她”改为第一人称“我”,使图画的表达带动了脚本故事的发展,从而使人物的内心坦呈在读者的面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中与政治、意识形态等无关的细腻丰富的情感,本是新中国以来的文艺创作着力回避的领域,但这套连环画不仅着重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在一些画幅中,如第 4 幅,采用局部放大的方式,通过对人物面部的特写来表达对象凄凉,又有些彷徨的复杂心情,而脚本中仅有的“妈妈”两个字,形成了简单文字与复杂表情相映照的视觉效果,不仅暗示了人物凄凉彷徨的原因,也顺理成章地把故事推向回忆的情节。作品中类似这样的小改动随处可见。如原著中以较少的文字叙述了“文革”早期的情况,但文字的表现力足以使读者明了这个时期对王晓华的生活和思想造成如何剧烈的变化。如果图画也用简单的叙述来表现这样的情节,必然会使作品的感染力下降。画家们大胆地运用了6幅连续的画面来表现“我”内心的冲突与矛盾,使“我”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也使后来的懊悔更加沉重。“初恋”、“病房”等段落的内容,画家们也作了类似的强化处理,甚至一些内容在原著中根本就没有提及,但在连环画中也被强调处理,如第17幅“我”为赎罪而拼命劳动的心理活动,这样处理的效果当然也如前面一样,使人物的性格和人生更加丰富、真实,从而使作品里现出感人的魅力。

请在下框中对原详细介绍信息修订完善(点击此处将原内容复制到下框中

应注意内容的排版形式,注意换行等。不得出现“编辑本段”、“图册(xx张)”等之类的词语。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广告服务站点导航友情连接意见反馈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Copyright 2009-2010, LUCKCOM Co.,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