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项信息补充完善         
所属榜单: 戏迷最喜爱的戏剧戏曲演员排行榜
选项名称: 李洪健
修订时间:
处理状态:
温馨提示: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修订本条目信息,请登录再行修订! 立刻登录!
更新图片:
正在使用的图片
我上传的图片

请填写图片更换理由:

说明:

  • 涉嫌侵权或存在版权争议的图片,一律不予采纳!
  • 请说明原图的不足和新图片等,若无明显优势,一般不会采纳,请勿上传!
  • 您上传的图片中不允许出现网址、标志、电话等涉嫌广告宣传的元素!
  • 图片须小于200K,尺寸在150*150--1600*1600像素之间,且只能为jpeg格式。

当前简介: 不超过300字,简介信息无须换行、排版
李洪健,1918年生于河南省杞县泥沟乡孔庄村。豫剧祥符调名须生,自幼家贫,随父亲打铁为生。二伯父在“玩会班”(农民自发组织的松散戏班)唱“包头”,使他爱上了戏曲。12岁学戏,先后搭班于开封县神岗刀山班、曲兴班、杞县“十大队”班、“六班”、柘城戏班、兰考吴..
请在下框中对原简介信息进行编辑修订(点击此处将原内容复制到下框中

当前详细介绍: 不少于50字,不超过2000字,请注意介绍内容准确性和换行、排版形式!
李洪健,1918年生于河南省杞县泥沟乡孔庄村。豫剧祥符调名须生,自幼家贫,随父亲打铁为生。二伯父在“玩会班”(农民自发组织的松散戏班)唱“包头”,使他爱上了戏曲。12岁学戏,先后搭班于开封县神岗刀山班、曲兴班、杞县“十大队”班、“六班”、柘城戏班、兰考吴清来班等,主攻红脸。

14岁倒嗓,他并不气馁,天天练声。15岁至沙沃一位张姓(艺名“老迷糊”)科班学艺。受部分学生欺负。李洪健性情刚烈,不甘受辱,与人家对打。班主听信一面之词,打了他三杆子。父亲闻讯赶到,气愤之下花钱把儿子领回了家。从此,他打铁、摆烟摊、到各处短期搭班,终于练出了副好嗓子。

他主演的《千秋灯》、《白玉杯》、《反徐州》、《牡丹亭》、《十五贯》、《将相和》、《无佞府》和现代戏《红珊瑚》、《野火春风斗古城》、《山乡风云》、《红霞》、《苦菜花》、《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剧目,成功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人们称他“传统戏演得绝,现代戏演得逼真,艺术生命总是年轻的”。

李洪健在《千秋灯》中扮演的天官马建章和《白玉杯》中的海瑞是绝活。马天官打朝时的叫板、做派、唱功,海瑞在金殿上的飞板叫板“杀老臣剐老臣老臣不屈!”,其眼神、表情,加上寒韵唱法,犹如暴风骤雨、大海波涛,一浪赛一浪,气贯长虹般的嗓音和剧中人的情感恰到好处结合在一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956年李洪健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在《铡朱温》中饰阎君,获演出二等奖。1957年河南省电台录制了他的《司马懿扒墓》。1962年参加豫剧名老艺人会演,饰苏昆,与李景萼合演《桃花庵》,轰动省城。

李洪健为人正派,严于律己。在戏曲教育上颇有成绩,他的两个儿子李良廷、李良魁都是开封豫剧团的名演员,上电影、拍电视,蜚声中州艺坛。五十年代,豫东就流传有“杞县的戏不用看,大羊二羊(李良廷、李良魁的乳名)李洪健”的民谣。

李先生67岁时还随剧团奔波,挖掘传统戏,录制音乐唱腔,70高龄时还召集老艺人回忆历史,为河南戏曲志贡献资料。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戏曲艺术。

请在下框中对原详细介绍信息修订完善(点击此处将原内容复制到下框中

应注意内容的排版形式,注意换行等。不得出现“编辑本段”、“图册(xx张)”等之类的词语。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广告服务站点导航友情连接意见反馈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Copyright 2009-2010, LUCKCOM Co.,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