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排行网首页 | 榜中榜首页
最值得了解掌握的心理学效应排行榜
所属榜单:最值得了解掌握的心理学效应排行榜
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最值得了解掌握的心理学效应排行榜

安慰剂效应,又名假药效应,是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所谓“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在不让病人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完全没有药效的假药,但病人却得到了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

所谓的安慰剂,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药物。研究实验中使用的安慰剂,出于方便获取以及结果准确的考量,液体多为生理盐水,口服药片则多采用淀粉,如果是胶囊,胶囊里装的也是淀粉。

1955年,毕阙博士首次提出安慰剂效应。有报告纪录,大约四分之一服用安慰剂的病人,表示有关痛症得到舒缓。这些痛症的舒缓,不单是靠病人报称,而是可以利用客观的方法检测得到。这个痛症改善的现象,并没有出现于非接受安慰剂的病人身上。

科学家在实验对象身上制造疼痛,然后使用吗啡控制这种疼痛。一天这样做几次,连续进行几天,直到实验的最后一天,用生理盐水取代吗啡溶液。猜猜发生了什么?像吗啡一样,生理盐水也有效地抑制了实验对象的疼痛。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对哮喘病患者,无论是服用安慰剂还是真药,病人的感觉都一样良好。

人们是否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剂而不是“真药”,这似乎并不重要。在一项研究中,研究对象被告知自己服用的是不含有效成分的糖丸,结果他们出现了强烈的安慰剂效应。

对抑郁症、偏头痛和帕金森症等疾病的研究发现,糖丸、假手术和假针灸等人们以为无作用的治疗手段实际上都可能会有显著的效果。

哈佛大学安慰剂研究与互助治疗项目负责人卡普特查克(Ted Kaptchuk)和同事通过研究证明,要让安慰剂效应起作用,不一定需要欺骗。他们将80位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安慰剂,另一组不接受任何治疗。研究人员告诉服用安慰剂这组病人,他们拿到的药片是由无任何药效的惰性物质制成的,研究表明这些药片能够通过“身心自我治愈”改善病情。卡普特查克说,参与者被告知,他们不一定非要相信安慰剂效应,但无论如何都要服用。三周后,安慰剂这组病人情绪出现缓解,部分症状显著好转,生活品质有所提高。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法律声明广告服务站点导航友情连接意见反馈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Copyright 2009-2010, LUCKCOM Co.,All rights reserved